先模拟三个问答,大家可以根据自身体验回答一下。
问题1:如果你在某社交软件、某网站、手机短信上经常收到广告信息,你会烦吗?
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可能会毫不犹豫的说:“很烦。”
问题2:如果你在某社交软件、某网站、手机短信上经常收到与你有关的广告信息,你会烦吗?
多数人可能需要思考一会儿才会给出答案:“可能不会讨厌吧,至少是自己感兴趣的。”
问题3:如果你在微信上收到你正好要买的商品的优惠券,在你出小区准备出去逛街的时候正好社区的灯箱广告上说附近有个商场正在做年中促销,扫描还可打八折,当你收到或者看到跟你的需求有关的广告信息,换句话说,看到的就是你想要的东西,你会烦吗?
此时,多数人可能会迅速给出答案:“不讨厌,还会喜欢,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啊,省的再去花大量时间找了。”
上面的三种假设问题和三个答案,不仅反应了人们对广告的态度变化,而且还说明一个问题:人们对于精准营销有极大的需求!
一、精准营销市场需求大;广告内容与用户越相关,用户对广告的态度和回应越好。
用户对“与自身相关”的精准营销类广告是有需求的。这种基于大数据、LBS的广告内容在精准度做到了跟“用户相关”,就可以赢得用户的回应,这种回应可能是购买意愿,也可能是实际的购买行为。换句话说,因为这些广告少了对用户的打扰,并且让用户费劲心思对比或货比三家后才购买的决策过程缩短,节省了时间,让用户直接找到对自己有用或有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二、真正的精准营销=挖掘并满足需求,而非简单的与用户相关
真正的精准营销就是要挖掘并满足用户的内在需求,而不是简单相关。当基于用户需求去推送或发布信息时,用户的接受度大化,精准营销也大程度达到目的。
像道森媒体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广告和在小区进出口社区灯箱媒体、电梯类媒体上,如果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广告信息能接近他们的兴趣和偏好,那么说明广告正在向精准营销迈步,此时人们至少对广告不反感,甚至会喜欢,但这只是精准营销的阶段,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这个阶段的精准营销只是“满足相关”。
而当广告信息接近到人们的内在需求时,此时人们可能会喜爱、依赖甚至信任这类广告,并且会根据这些广告信息做出购买决策或购买行为,此时真正的精准营销基本实现了,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例如一家餐饮企业,主营白领外卖服务,夏天到了,白领们吃午饭基本就是叫外卖,那么这家外卖企业在他周边的写字楼内做广告就是比较精准的投放,一来写字楼内的白领有午饭叫外卖的需求,二来餐厅与写字楼距离不远,这样送饭的时间不会因为太长而影响客户的用餐体验感。
“与用户相关”只是说明看到了用户的兴趣或偏好,但是,偏好不等于喜欢,发布的广告被用户摒弃的风险就会大。但是,如果了解了用户的“真实需求”或“心理需求”,那么依据“用户需求”进行的广告推送就是在帮用户做决策,用户不但会喜欢,甚至是依赖。
三、如何“满足需求”
饿了就要买东西吃,不开心了所以要听音乐,为了社交而买高档衣服等等。这就是需求!如果能探测出这些“动机”,用户查看广告、接受广告甚至产生购买的几率会大大提升,此时“精准”二字才体现出本意。
例如,一个入住近十年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内,主要入住的中高端家庭人群,在暑假来临前,这些家庭的孩子都是有培优的需求,那么适时给他们发布一些暑期野营培训的广告内容,道森媒体此时的电梯广告就能把广告信息精准传递给家长们,那么这些家长一定感兴趣并主动去关注,因为他们有这个需求!
所以,要想不打扰用户,又想让用户查看并接受推送广告,或的办法就是“满足需求”,而这也正是精准营销的真正内涵。
四、广告主应从购买广告位转型为购买特定属性人群!
“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是浪费的,但却不知道是哪一半”,这是广告主对广告效果经典的一句吐槽,而不幸的是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目前恰好就是这句话的吐槽目标。一家人特别喜欢看亲子类节目,电视为什么不多推送些亲子产品的广告?有一群热爱旅行的青年进入了电梯,恰好看到道森媒体发布的有关旅行、户外用品的电梯广告,此时广告广告效果是不是更好呢?广告主只有通过智能化的媒体投放,并通过大数据了解人群需求才能做到媒体的人群与自身产品目标人群的精准匹配,改变传统的购买广告牌或者广告位,而是购买媒体背后的精准人群,实现精准营销!
道森媒体如何才能精准营销
武汉广告媒体相关信息
11月19日
11月8日
11月8日
11月8日
11月7日
11月7日
11月7日
11月6日
11月6日
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