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继续教育 > 100条成考政治知识点
武汉
[切换城市]

100条成考政治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1-08-23 14:20:18 浏览次数:16次
区域: 武汉 > 洪山 > 关山
地址:洪山区高新大道长航蓝晶国际12栋1305
100条成考政治知识点(下)
51.第二次飞跃要比次飞跃就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①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②使认识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52.认识和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这是真理根本的规定性。
53.真理的属性
(1)客观性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性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的。
(3)相对性
①从广度上看,需要进一步扩展;②从深度上看,有待于深化。
54.真理是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真理的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第二,真理的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
都包含着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
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真理。
第三,相对真理向真理转化。
55.实践标准的性
(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56.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
5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区分历史唯心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
58.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
资料生产方式。
(1)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地理环境。
表现:①对生产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②对军事政治影响。
(2)人口因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且影响社会发展。
表现:①一定数量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前提②人口状况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9.社
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6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6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
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6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3)产品的分配方式。
6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是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
现为两种情况:,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
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64.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
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
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但内容相同。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主导地位)、法律、艺术、
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的总和,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6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运动
6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7.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
准和思想标准来划分阶级。
68.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
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
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69.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
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②社会革命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目的是维护和巩固
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
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③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
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冲突的形式
。70.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71.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7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
73.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
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7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5.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7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重大理论成果
7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78.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条件: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当时时代主题:战争
和革命
(2)理论指导: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4)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79.1945 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关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8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82.十五大(1997 年):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
83.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
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两极分化,终达到共同富裕。”
85.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而奋斗。
8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7.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
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88.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8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
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
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90.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评价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91.三个代表的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2.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
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9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
94.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95.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102020 年成考专升本考前知识总结
内部资料,切勿外传!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9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97.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的文件中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98.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99.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的国情(中国逐步演
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0.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
新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领导阶
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汉继续教育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9年04月30日
UID:595324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